矿产资源开发,走向精彩

2015年10月19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俞正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60年来,新疆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去年全区生产总值是1955年的115.6倍,农牧业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建成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而现代工业的发展、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勘察和开发。 本报记者任江通讯员张琰 矿产资源,提供保障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时光流转,回到新中国刚成立时,新疆百废待兴,尤其是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整个生产水平还处在手工工场和小作坊生产阶段,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石油等工业部门一片空白,甚至“全疆连一颗标准的螺丝钉都生产不出来”。

  要发展工业,要建发电厂、建钢厂,必须要有丰富的煤炭、铁等矿产资源做保障,而当时的新疆没有大型煤矿,连居民用煤都供应不上。就在这片当初一穷二白的贫瘠之地上,新疆地矿事业艰难起步。很快,新疆第一个煤矿六道湾国营煤矿建成了,不仅解决了新疆军民的用煤问题,工业建设急需的供电也有了初步基础。

  随后,新疆地质工作者马不停蹄地前往和静县巴仑台一带查看铁矿资源情况,为正在兴建的炼钢厂和其他将要建成的工厂寻找矿产地,并先后组成6支分队奔赴北疆各地进行铜矿、铁矿、煤矿等多项地质勘察和详测,为新疆的工业建设提供资源保障。有了矿产资源做保障,新疆大地上迅速出现了一批工业企业:六道湾煤矿、七一棉纺织厂、乌拉泊水电站、新疆水泥厂、八一钢铁(600581,股吧)厂、十月汽车修配厂、新疆机械厂、苇湖梁电厂、八一面粉厂以及当时的各师、团先后建成的各类作坊……大大小小的企业星罗棋布,初步奠定了新疆工业发展的基础。

  新疆地矿事业发展的60年,是新疆地质人艰苦奋斗的60年,更是为新疆现代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大保障的60年,是新疆地矿事业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勾画浓墨重彩的60年。

  从20世纪50年代为新疆现代工业企业的诞生奠下第一块基石,到六七十年代开展大规模铬铁矿、云母矿、铁矿勘探,探明白云母和铬铁矿储量分居全国首位和第二位,新疆丰富的矿产资源满足和缓解了当时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先后发现和评价了喀拉通克铜镍矿、阿舍勒铜矿、土屋一延东铜矿、阿希金矿、且干布拉克蛭石矿、罗布泊钾盐矿等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超大型、特大型和大中型矿床,开创了新疆地质找矿的新纪元,为自治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21世纪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地矿事业继续高歌猛进,在煤炭资源勘察、金属矿产勘察、水文勘察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了突出贡献。

  岁月流逝,时光流转。当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地质工作者现在已是两鬓飞霜,然而,新疆的山山水水将永远记得他们燃烧的激情,铭记他们不朽的功绩。

  1967年6月17日,中国在西部地区上空成功试爆第一颗氢弹。制作氢弹炸药的原料之一锂,来自可可托海。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新纪元。“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使用了可可托海提供的铯。

  1995年,罗布泊钾盐矿横空出世,世界上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由此诞生。这离不开罗布泊地区钾盐资源的勘察。

  2012年5月13日,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与新疆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在新疆、河南、甘肃、青海四省区同时开工,拉开了“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电力高速公路”的建设大幕。而这又离不开新疆煤炭资源勘察——“十一五”期间,新疆地矿局迅速评价出资源规模上亿吨的世界级整装煤田——准东煤田等一批煤田。如今,准东、吐哈、伊犁、和什托洛盖、库拜等煤田占据了全疆煤炭资源储量的95%以上,它们分别对应疆煤东运、疆电外送等优势资源转换主战场,发挥着核心作用。

  如今,神华、鲁能、新汶、潞安、紫金、国投、华能、首钢和万向等近百家国内知名大企业大集团都投身新疆煤炭资源勘探开发领域。煤炭资源勘探开发领域成为真正的“乌金”闪亮的宝地,为新疆加快建设国家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平添了底气。矿产开发,转向绿色

  在绿草如茵、山花烂漫的唐布拉草原腹地,有一潭湖水,哈萨克族牧民称之为松湖。距离美丽的松湖不远处,在绿草茵茵中,有一个花园般的矿区,这就是新疆地矿局天华矿业公司松湖铁矿。它是新疆首批被列入试点的国家级绿色矿山,是人们赞不绝口的“最美的矿山”。

  矿山企业需要经济效益支撑,而生态环境保护更是必不可少,尤其是在如诗如画的唐布拉草原腹地进行矿业开发,环保工作显得尤其重要。早在松湖铁矿开发之初,选矿工艺就成为讨论的焦点:通用的浮选工艺,铁矿石的利用率高,但是对环境影响大;物理磁选选矿工艺比浮选工艺对铁矿石的利用率低近两成,然而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小,几乎没有污染。经过反复论证,生态效益战胜了经济效益,松湖铁矿选择了后者。

  在设备选型上,生态环保理念一次次“胜出”。“高效、低能耗、环保”是松湖铁矿对设备的要求,破碎、凿岩、铲运等机械设备均采用瑞典、德国等国外知名厂家产品,确保将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从2012年起,松湖铁矿与科研单位协作对尾矿渣进行多次试验、论证,确定了尾矿再选项目的可行性。2012年10月,投资800万元建设尾矿再选车间,运用挖沙船将尾渣抽吸送至螺旋溜槽进行重选,生产出55%的铁质产品销售到水泥厂作为配料,剩余尾渣制作免烧砖或复垦。2014年,松湖铁矿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开始调试生产,当年进行了铣挖机配合抽砂试验和重选工艺流程调试,共生产尾精粉15595吨,三氧化二铁品位36.16%,产品质量合格。松湖铁矿改进工艺流程,使尾矿回水使用率达到85%;全面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在管理上,加大了环保治理力度,增加了环保设施,真正实现了生产、生活废水零排放。

  在新疆地矿局所属的矿业开发企业中,像松湖铁矿这样最洁净、最美的矿山还有许多。近年来,新疆地矿局牢固树立“绿色生态矿业理念和生态矿山技术创新并重,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可持续发展之路创建矿业企业”的理念,以最小的生态扰动获取了资源价值最大化。

  事实上,新疆地矿局大规模涉足矿产开发等领域源自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地勘单位由中央直属管理走向属地化管理,各地质队开始自谋出路,同时肩负起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重任。而新疆地矿局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勘察开发一体化、探采工贸一条龙”的发展道路,并以勘察开发为主导乐动平台,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今年6月3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向新疆宝地矿业公司下发《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152135号),受理新疆宝地矿业公司提交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这意味着,新疆地矿局有望成为山东地矿(000409,股吧)局之后又一家将地质勘察、矿业开发优势实现资本证券化的地勘单位。机制创新,注新动力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地矿局在新疆三大成矿带新确定的13个找矿远景区、23个矿集区、6个整装勘察区,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究其原因,除了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新疆在地质找矿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之举作用尤为显著。

  近年来,在新疆三大成矿带新确定的13个找矿远景区、23个矿集区、6个整装勘察区,集聚了全国优秀地质技术人员,他们的足迹从昆仑山脉到准噶尔盆地,从东疆戈壁到阿尔泰山下,全国各地的几百家地勘单位,先后在新疆大地上以大会战的形式,持续开展全疆范围内的地质勘察工作,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

  社会资金进入地矿勘察领域的杠杆效应在近年来的新疆资源开发中比比皆是,仅以若羌坡北超大型镍矿的发现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多家单位在北山特别是中坡山以北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地质勘察和科研工作。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国土资源大调查和国家305项目的开展,新疆地矿局地调院、第六地质大队、物化探队等单位先后在该地区开展了多个地质找矿工作项目,使这里的研究程度不断提高,新的矿点也不断被发现。众多小矿点星罗棋布,显示出这一地区具有较好的找矿线索和前景,也吸引了诸多企业进行投资。

  新发现的卡特巴阿苏特大型金矿也是国家勘探资金和社会资金联手的典范。在近10年的找矿勘探、工程评价过程中,国家的1000万元“地质大调查”资金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提供外围分析、深化成矿规律认识的基础保障;海南美盛集团有限公司1.5亿元资金的投入,则直接推动了卡特巴阿苏持续性找矿的顺利实施。这不仅为找矿群体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也将为新源县注入工业动力;不仅实现了新疆地矿局地质找矿的又一重大突破,也为自治区“358”项目任务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

  大力实施整装勘察是近年来新疆在地质找矿机制体制创新中的又一大尝试。

  在和什托洛盖煤田白杨河勘察区的找矿工作中,自治区投入近8亿元资金进行整体勘察、开发、设计,新疆地矿局第九地质大队集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开发为一体,物、化、电、磁、钻等多工种、多方法全面施工,既能大大加快煤炭资源勘察开发的速度,又将白杨河煤田作为一个完整的矿体进行整体勘察、设计,杜绝了遍地是小矿床,难见大矿床的“大矿小勘”的现象。

  2014年探获的煤炭资源总量已达1100亿吨。按2011年中国原煤生产量计算,和什托洛盖煤田的煤炭将够全国开采近30年。该煤田的发现,托起了新疆的明天5大煤炭基地之一的和什托洛盖煤炭基地,整装勘察的效果立现。故事“一生殊勋为地矿,功重天山后世扬”本报记者任江通讯员沈婷

  寂静的深夜里,开一盏台灯,点一支烟,身披一

  件外套,在薄烟袅袅的夜里,他在仔细阅读书桌上各种有关地质工作的文稿。像这样的夜晚,在新疆地矿局的第一任总工程师胡冰的一生中不计其数。

  胡冰被称为“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新疆地矿局的很多人对他有很深的印象。有人说“他就是一个活地图”;有人说他是“很能吃苦的一个老头儿”……

  胡冰的爱人贾淑玉对他有着不一样的说法:“他不怎么照顾家里,印象中只有一次早晨六点钟背着孩子去医院。后来有啥事情了都是我叫人来帮忙。”

  “他的办公室有一张单人床,家在单位院子里,中午他也不回家。他不怎么管家里的事儿。每天都工作到晚上12点以后才回家。回家之前,还要到实验室去转转看看。”

  在贾淑玉与胡冰生活的几十年中,家里的里里外外都是她在操心,胡冰的一切重心都放在了研究地质上。

  从1955年起,胡冰亲自参与并组织领导了新疆的地质和矿产勘察工作,成为新疆地矿工作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是新疆乃至全国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在他的组织下,1∶10万区调工作覆盖全疆,1∶20万区调完成面积和出版图幅均居全国首位,初步查清了新疆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和矿产的分布。在他的主持下,1959年编制了新疆第一代1∶100万地质图、矿产图及其说明书。

  1961年由胡冰、楚旭春主编的1∶100万新疆内生金属成矿略图和大地构造图,内生成矿规律和预测图,大地构造褶皱断裂系统图,岩浆岩分布图,构造建造图,古构造图及岩相古地理图等,是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地质图类及亚洲地质图”项目中全国1∶10万一套综合性地质分幅图件的组成部分。

  1964年至1965年,他又组织人员编制了1∶20万新疆地质图、矿产图、大地构造图。这些图件是新疆地质和矿产调查研究的系统、全面的科学总结,为新疆地质找矿、科研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7年至1980年,作为主要组织者之一,胡冰组织和指导了《西北地区区域地层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册》、《西北地区古生物图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册》的编纂工作,大大提高了新疆地层、古生物的研究水平。他1964年发表的《新疆大地构造初步探讨》和《新疆大地构造的几个问题》两篇论文,是研究新疆大地构造方面最早且较系统、全面的文章,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胡冰担任新疆地矿局总工程师长达22年,直到1990年离休。胡冰去世后,新疆地质学会深切缅怀他时,用一句诗来称赞这个知识渊博,一生探究科学的新疆地质工作重要奠基人,“一生殊勋为地矿,功重天山后世扬”。

  这其实也是对千千万万个地质人共同的褒奖。工作中的胡冰

  

来源(新疆经济报) 作者(佚名)

乐动平台(www.cubechair.com)